怎么现在才有大学生向唐骏“踢馆” 广东话中的“踢馆”一词,原本是讲武斗的,就是去武馆挑衅、砸场子。这行为要讲江湖道义和市面规矩。公开、公平情况下,对抗与较量后发生的胜败结果,才会被大家认可。在学界或“文斗”中其实没有“踢馆”之举。“文林中人”之间的较量,其方式无非提问、质疑、主张、辩论而已。设立“文馆”与“文场”的一方若将此文斗通用方式视为踢馆,就是欠教养和没文化实力的表现了。 4月27日,以“打工皇帝”与“学历门”闻名的唐骏在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临到尾声时,一位南京大学的大四女生小杜对唐骏提问,问题包括唐骏美国绿卡的由来、唐骏对“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还请唐骏在她复印好的一沓“西太平洋大学”学位证书上签字。其间,并无人身攻击与夸张之词。 这位女大学生的做法,被媒体称为“踢馆”,讲座组织者称其“羞辱嘉宾”,那家大学里还有学生责怪小杜的“素质和品位”。无数讲学人、发言人经历过无数次即时的唇枪舌剑,没听见有人叫唤“踢馆”,多数讲学人连“踢馆”这个词都从未想到过,而现在有讲座方拿正常文斗行为当作不能容忍的反常举止,生发“踢馆”感受并强烈反弹,此实属罕见之反常情况。这已经证明他们在文斗中获得了惨败,证明他们的文化经不起言辞的“挑衅”和轻轻一“踢”。 唐骏一直没澄清买文凭或假文凭、假专利问题,公众怀疑其诚信度无可厚非。有大学生不承认他为合格的讲座人和教育者,不认可他诚信有亏的成功,并以“恶意提问”表达自己对讲座组织方的不满与嘲讽,这是个好现象——拒绝你忽悠怎么了?难道只许你忽悠别人,不许别人反忽悠? 在所谓的“踢馆事件”中,唐骏的临场应对还算得体。此事中素质表现最差的,是讲座组织者、试图阻止提问的和在现场抢夺“西太平洋大学”学位证书复制件的大学生。愤怒的组织者“参加过不少国际会议以及国家地区会议、论坛,见过来自各行各业著名的演讲嘉宾”,但这是第一次“见识到以羞辱演讲嘉宾为目的、以嘉宾的包容忍让作为自己嚣张资本的提问”。虽说如此,我还是要说这有“少见多怪”之嫌——别的不说,对演讲人扔鞋的、砸鸡蛋和西红柿的,总该听说过吧! 组织者问:“难道逼迫唐骏先生在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书上签字就是一种成功吗?”这一问全无道理。逼迫唐骏的情况并不存在,既然拥有那证书被拥有人当作一种成功,你就不该将在那上面签字视为某种耻辱或失败,不是吗? 组织者希望提问的年轻人“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学生”;而我希望组织者不要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的文化人,更不要不把自己当作一个像样的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对讲座者、教育者提出“不被欢迎的问题”完全正常,而对讲座人选和内容只知道拥护和捧场,那表现正是蠢材的典型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