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艺苑绽奇葩 一、开幕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浦口区与来安县两地文联携手,成功地举办了“浦口·来安书画联展”。2011年6月26日上午十点半,两地联展的开幕式在来安县圣泽来雅苑的售楼大厅隆重举行。我得知消息后,也前往现场凑凑热闹。我十点整从家骑车出发,拐进通往来雅苑的路时,路上悬挂着一条红色的宣传横幅,上有“热烈祝贺浦口区、来安县书法、美术联展圆满成功”一行字。 开幕式的现场十分气派。大厅门前镶嵌的两个拱形的彩色气柱宛如两道绚丽的彩虹。四根起立的彩色气柱在和煦的风中悠悠地摆动着。这些气柱以红色为主色调,以衬托出喜庆的氛围。气柱旁的几株枝青叶绿的香樟树正散发着阵阵淡淡的清香。 在礼仪小姐温柔的“欢迎”声中,我走进大厅,四下环顾。只见大厅的正面墙上嵌着巨幅红板,其左上角有党旗的标志“斧镰”,标志旁边有一行(主题的)引题宋体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正中央是一行苍劲有力的行书标题即主标题“浦口·来安书画联展”。此幅行书为著名书法家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吴雪的笔迹。这八字大字一气呵成,笔力遒劲,洒脱自如。大厅的地面是猩红的地毯。地毯正中央是一字排开的八盆绿色的盆景,盆景上方有一条红色的缎带,带子上连缀着九朵大红花。这些红红火火的颜色将大厅内外彰显得喜气洋洋。 十点五十,开幕式正式开始。来安县政协主席王仕成同志主持开幕式。开幕式上,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吴雪同志致辞。浦口区书画研究会会长刘长根同志发表讲话。来安县委副书记朱晓静女士也即席演讲。圣泽来雅苑董事长张发祥同志最后上台讲话。所有讲话一是强调要重视文艺工作,因为文艺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灵魂之所在;二是强调文艺搭台后经济要唱好戏。也就是说来安要主动向南京都市圈靠拢,特别是要主动向浦口区伸手,以积极主动的态势溶入南京都市圈,将自己打造成南京的后花园。当然,南京浦口也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来积极地接纳来安,以便更好地建设自己的经济文化和人文旅游。两地一衣带水,地缘相亲,两地携手并肩,实现双赢。 开幕式上,领导们的发言赢得了到会者的阵阵掌声。 二、参观 剪彩之后,大家便进入展厅进行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雪先生与刘长根先生的两幅字。吴雪先生的题字为“泼墨献丹心,携手谱新篇”,刘长根先生的题字“南京都市建圈,浦口来安并肩”。二位先生的题字正好反映两地人民的心声。人们在一幅幅墨宝前驻足留连,或指指点点,或啧啧称奇。展厅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书画家们、书画鉴赏家们以及看热闹的人们将两层展厅填得满满的。有时为了对一张条幅进行拍照,得等上好长时间。我喜欢书法,却始终在书法门外逡巡,今天有机会看一看方家里手的真迹,甚感幸运。 楼下,书法家们边走边看边交流其书法的心得体会,或谈风格,或说流派,或言感悟。书法家张德林先生讲:“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追求‘道’,一个书法家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宽阔的胸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坚忍的意志品质。至于书‘技’则是细枝末节,几乎人人可以习而成之。”他还引用了《易经》中的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同时他还向大家宣讲了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书法理念。我不是书法家,聆听张先生的教诲,感觉受益匪浅,于是我不自觉地向张先生的书法再次投去欣赏的目光。 来安的书法名家在这里一一地亮相,展示了来安艺坛的水平。王子俊、张德林、黄学江的草书,尹永林、滕学斌、罗章铭的隶书,张发祥、邹建、陈宝铎的行书,钟定宇、姚恩慧、袁小虎的楷书等等,无不显示了来安书法界的实力。浦口的书法家也在此一一登场。黄之金张志耀、王俊、冷兴奇、吴华、钟宜斌、岳倩的行草,朱四平、陈改的正楷,孔祥云、毛祖斌、樊学勤的行书,刘新灵、顾晓鸣的隶书,赵浦新的行楷等等,无不显示浦口乃书法繁荣之地。所有这些书法作品,看得我眼花缭乱,看得我赏心悦目。 楼上的绘画展厅一样热闹非凡。我到楼上展厅时,正好遇见我熟悉的来安几个画家,他们很热情地将我领到其作品前,让我欣赏。大厅里还有更多的我不认识的画家和绘画鉴赏家。他们或欣赏,或拍照,或交谈。他们的口中不时地吐出空间呀,构图呀,线条呀,颜色呀,等等绘画术语。他们谈人物画、国画如何画,水彩画如何用彩,油画如何着色,山水画如何构图。还有什么意境、空白、光线,题诗、落款、压印等等似乎都十分有讲究。大家在交流着,探讨着。人人态度诚恳,个个热情高涨。整个场面给我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三、聚餐 中午,所有来宾齐聚展厅旁边的餐厅----小灶王。这次聚餐由圣泽来雅苑董事长张发祥先生做东。几乎来参加开幕式的文艺雅客全都被邀请入座。这次共开了十五桌酒席,因文艺而办的酒席,规模之大,在来安尚无先例。 酒席之上,艺术家们推杯把盏,觥筹交错,然谈兴仍然不减。大家借助酒兴,点评这次艺坛盛会,谈谈各自感受,述说自己的观点。大家都希望这次两地书画展,能推动两地文艺进一步向前发展,同时能更好地带动两经济、人文向更高层次地联合,从而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文艺的向前发展;更希望这种雅聚能多有几次,让高朋胜友多有几次相聚的机会,好互相切磋,从而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文艺水准。 四、尽兴 饭后,艺术家们借助酒兴,大显身手。在焦楼大厅里,左右两间两个案台同时摆开。书画家们或浓墨重彩,或淡墨枯笔,在一张张宣纸上横涂竖抹,任意挥洒,个个逸兴遄飞,意兴盎然。一幅幅精彩的墨宝在众人的惊叹声中诞生了。 我怀着敬仰的心情看书法家泼墨挥毫。不一会儿,王子俊教师的行书诞生了,那行书浓墨重彩,丰腴流畅;张发祥董事长的行书诞生了,枯笔连缀,大气磅礴;张德林先生的草书诞生了,偏锋横扫,任意点染;尹永林副主席的书法诞生了,椽笔蘸墨,浓淡适宜,行笔自然,线条古拙。还有浦口有书法家,我连名字与我都对不上号,只见行家里手泼墨淋漓,尽情挥洒,一幅幅书法作品,无论是行书还是楷书,无论是隶书还是草书,无不气韵生动,美妙绝伦,真是妙手偶得,天然成章。 在大家的感召下,我也请来雅苑董事长张发祥先生为我留下一幅墨宝。张先生微黑有脸上染着淡淡酒晕,兴致很高,一口答应我的请示,为我写下了“业精于勤”四个草书大字。我十分感谢张总的赐予,我与张总拉起这张横幅合影留念。 直到下午四点多钟,大家方才尽兴。在场书法家所有的现场作品几乎被来宾索要一空。我是高兴而来,更是满载而归!归来后,我也乘着酒兴写下了一篇半文不白的文章《艺坛盛会,雅客云集》,措辞尚未稳健,就立刻发到论坛上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