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收起左侧
楼主:正德 - 

[其它] 对崧老的一点记忆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9: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我所知余冠英后来是国民党军委秘书,后来患疔散黄,(音),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败血症,英年早逝。余举人是 ...
少年狂 发表于 2012-4-2 18:35



    余冠英英年早逝,年仅33岁........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鳄鱼 发表于 2012-4-2 12:14



    来安人文历史,余家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8 09: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正德 于 2019-12-18 09:58 编辑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崧老的一点记忆
                                  余乐焱(正德整理)
  我叫余乐焱,安徽来安人,1943年生。我的父亲余鸿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对我讲些他爷爷余培森的故事。现在我已到古稀之年,搜索脑海中的一点记忆,写成此文。
  我们来安余氏,是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顺序排辈起名的。余培森的培字土旁,我的祖父余钟祥钟字金旁,我的父亲余鸿志鸿字水旁,我名字中的樂字是木旁,我下辈名字中均有火旁,如余炳坤、余熙祚。
  我父亲讲余培森时,总是称他崧老或者举人。崧老在中举之后的殿试时,因犯名讳,试卷被视为无效,还差点若上官司。家里卖了田产进京活动方免治罪。此后一直在吏部候官,每日需到吏部应卯,等有了空缺,即可补任。这须不断向吏部活动,可他因为免“犯讳”之罪,也已倾家荡产、家道衰落,因此他也就不积极应卯,只是人在京城隔三差五地去应一下。这样他的任职机会就更少了。
  有一次,这些候补的举人进士为给宰相的寿辰写寿赞而相互推诿时,培森先生当仁不让、一挥而就,文彩灿烂,深得同僚赞许。不久吏部就派了个山西(上郅或长治)县的县令。
                         (第2页)
(续)崧老在赴任途中,曾过一地,住宿处人传闹鬼,崧老力排众议,坚持住在‘鬼屋’内,结果是毫发未损。崧老为了证实北极星是不动的,就搬了一把椅子坐在院内,目不转睛的盯着北极星,对天象进行了通夜的观察,他看到了众星都在围绕北极星旋转,就对随从们说:‘北极星果然未动。’
  由于崧老在任政绩颇佳,不久就迁升为迪化(今乌鲁木齐)知府,从山西经乌里雅苏台入疆。
  崧老上任迪化府后,很是关注百姓疾苦。那里不缴田租,但每年要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青贮草料,以应边防军马之需。他见到牧民缴了一大车草,而收草小吏只是随口唱收百余斤,而被欺诈的牧民却敢怒不敢言,崧老当即要求过秤,而小吏说这是传统的规矩,从不用秤收草,崧老当即宣布废除这一陋习,要求全府必须对牧草过秤,这一决定深得民众欢迎。
  崧老曾为清政府代表与俄国外交官进行谈判,中国官员长袍马褂坐在四方桌前,俄国官员坐在长方形的办公桌后。根据(?)条约规定伊犁应归还中国,而俄方外交官却说是俄国领土,崧老列举历史中的文件、边界的沿革、边民的居住情况,滔滔不绝、据理力争,终于迫使俄方代表在归还伊犁的文件上签了字。谈判结束后,中方举办舞会宴请俄方代表团,在舞乐正浓时,俄方团长突然拔出**对准自己头部开了一枪,算是对俄国政府谢罪。
  崧老在任上时即加入了同盟会,有会员证,在清政府被推翻后,他几乎两袖清风,靠了几个迪化商家的捐助,才从西伯利亚铁路经满洲里回国,而此时已是民国的天下。他乘火车从东北入关,乘津浦铁路火车在徐州站等候换车时,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皮箱被人偷走,不光没了盘缠,连同盟会的会员证也没了,只好空手孤身回到来安。
  崧老回乡后,即开了塾馆,教几个学童度日糊口,我的父亲当时也在塾馆读书。父亲说崧老曾写过一建国条陈给蒋介石,其中有对新疆的地理山川、生产经济、边界边防、矿产分布、兰新铁路等方面的论述,以期能得到新政府的任用。不久,崧老接到总统办公室给他的回信,大大的信封中,有蒋中正照片一张,还有你的来信收到,谢谢你对国家政府的关心等几句套话,犹如一封编辑部发来的退稿信。崧老随手拿了个小锤,将蒋的照片钉在柱子上,还连声说: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人不怎么样。
  崧老其中有一子,名余冠英,年幼时聪颖好学,但体质不佳,后英年早逝。崧老每谈到爱子时,总是说:文章要好,身体更马虎不得!       (2011、10、2)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23-3-31 13: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延平王建国史序
             余崧岩
         痛哉,有明之失天下也! 满洲乘衅,入主中原。海内英伟之士,仗义抗颜殒身绝脰者,何可胜数!卒无救,于诸夏之亡。惟郑成功衔精卫之石,麾鲁阳之戈,起义鹭门,建邦鹿耳,延汉族国统于海外几四十年,宁非吾国之大豪杰乎?
        尝谓延平之事实,有不可湮没者,厥惟三端。伊川被发,辛有寒心。延平敢非种之锄,抱陆沉之痛,兴师北伐,立国东宁,礼前朝之遗老,存汉代之衣冠,是为种族之竞争,其不可湮没者一也。
       台湾旧为毗舍那国,僻在蛮荒,弃同瓯脱。延平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驱逐荷兰,招徕汉族,俾谋庶富于新辟之邦,是为殖民之政策,其不可湮没者二也。
       乱世奸雄,俾睨天下,帝号自娱,谁能禁之?延平守有明之封爵,为胜国之忠臣。唐室已亡,尚称天复之号;义帝已弑,犹兴缟素之师。矢志靡他,事君尽礼,是为臣节之坚贞,其不可湮没者三也。
       综此三端,均足兴起百世、驰誉五洲。
       呜呼!盛哉!培森捃摭旧闻,窃伟延平王之义烈,惜载籍无征,传闻各异,心窃憾之。游历所至,购求延平佚史,得三十余种,乃详加考订,误者正之,谬者芟之,详实者录之,仿编年体例,编辑成书。名曰:《延平王建国史》,纪实也。
至若同安侯芝龙者,延平之父,携贰降清,骍角犁牛,父子异趣,子经继体守文,克塽身俘国灭,均详其事实。而一国之史乃粲然大备。
昔人有言:国可灭,史不可废。延平建国,垂四十年,而国史荦荦可传者,仅此而已。揽是史者,宁不知所珍重哉!
                                                  皖江余培森   序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