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底,油菜熟了、麦子黄了,午收和抗旱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可来安县水口镇河西村分管农业和防汛、抗旱工作的好主任李忠田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医生,快请救救他吧,救救他吧!”在医院,送他前来抢救的干部群众几乎异口同声地对医生说。 可是,神医不知何处去! 6月1日,因抢救无效,李忠田走了。他在医院前后仅住了三天。噩耗传来,河西村上千名群众放下手中的农活,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 “他太累了,他是累到的啊!”村民们都这样说。 那一天,他太累了 5月26日清晨4点多,李忠田骑着摩托车出门,颠簸二十几分钟,来到余东村民组永红一号电管站。前一天晚上修到将近12点才回家,他想一大早来调试一下,开机提水。闸门很紧,他到附近找来村民李忠才,两人使劲全力,终于打开闸门,水从河里提上来了,汩汩流进秧田里,他才松了一口气。 之后,他打电话调来一台挖掘机,疏通这里近两公里的水路,又给村支书打电话,商量购买抗旱急需的铁管。 6点钟,李忠田到几户村民家中,收缴新农保资金。 7点钟,他赶到村部,召集村干部开会,进一步安排、布置抗旱工作。村民组长孙万友正在办公室等他,商量“一事一议”修砂石路的事。期间,他边商量,边打电话催朱郢组组长朱国培安装抽水电机,并见缝插针地把一大摞新农保登记表和计划生育统计表填好。9点多钟,镇干部来了解计划生育人口信息统计情况,李忠田交上统计表的时候,已疲惫不堪,逐渐感到心难受,头部半边愈发疼痛,左手麻木,想吐。。。。。。村支书吕鸿海赶紧叫来村医夏玉江,夏医生给他吊上水,和村干部们准备将他送到滁州市医院,李忠田说:“我不需要去滁州,就在水口卫生院看,离村里近些。”没想到这竟是他留在人间最后的声音。 对工作,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李忠田虽然只有52岁,但由于不拿架子,干部群众都喜欢亲切地称他“老田”。 老田,自1984年从淮南市武警支队转业回到家乡后,即走上村干部的工作岗位,先后担任过河西村民兵营长、副书记、村主任、支部书记。2008年并村后,任村主任,配合村支部书记工作至今。 防汛、抗旱。河西村是个拥有9800亩土地,3800多口人,28个村民组的大村。再加上地处半丘半圩,易旱易涝,每年一到抗旱和防汛季节,常常是一边在抗大旱,一边却在防大汛,工作量大,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分管大农业的老田,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每年新春伊始,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之中,他便收拾心情,组织人员和机械扩挖沟渠、塘坝,维修电机、线路及出水管,同时,做到边检修、边调试,确保抗旱无忧。由于准备工作做得扎实,河西村年年实现满载满种,栽秧进度总是全镇序时第一。1991年发大水时,家里的围墙被冲倒了,妻子吕德红让他帮忙收拾一下家里的东西,准备去亲戚家避几天,可他只说了句:“这个时候我怎么能在家干私事?是干部就要到群众中去。”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结果在老来河朱郢段抢险时,差点被大水卷走,幸亏他及时抱住了河边的一棵大树。 渡改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横贯东西的新来河,虽然给傍河而居的河西村村民带来诗意般的生活,可也给村民们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农田分布在河的东边,共涉及26个村民组。每到耕种和收获季节,两条破旧的渡船根本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发展的需要。然而,从陆地行走,直径过河不足半里的路程,村民们却要带着生产资料绕行10多公里,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相当不便。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老田利用自己是镇人大代表这一特殊身份,以议案的形式多次向镇人大和镇政府提出建议,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0年3月6日,当村民们得知渡改桥工程开工后,近千名群众带着鞭炮自发地来到河边,共同庆祝这一祖祖辈辈未曾实现愿望。村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也随之提升,全村干部、群众出现了给力、用力和奋力爬坡的良好局面。 一心为公,大爱无疆 化解矛盾,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河西村与滁州市接壤,104 国道横贯东西,区位条件十分优越。2009年12月,滁州市易达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这里(投资5000万元)。由于该企业征地面积多达50多亩,涉及青苗补偿、资金分配等复杂问题,群众意见分歧较大。为化解矛盾,老田连续多日冒着大雪深入农户家中走访,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原先不同意调整土地的农户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下,最终统一了思想认识。目前,该企业由于质量信誉高,发展势头足,企业生产红红火火,每年产值高达上亿元,带动周边60多人就业。 抢救财物。2008年防大汛时,有一天傍晚,阴沉了一天的老天爷突然发起了淫威,顷刻之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老田担心陈塘水库出现险情,于是,他顾不上吃口饭,穿上雨衣,拿着手电筒便一头钻进雨雾中。在陈塘水库,他用手电筒仔细查找,一处管涌已将水三公路吸成了一个大窟窿,给来往行人和运送防汛物资的车辆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他立即跑到附近村庄筹集木桩、编织袋,组织人员抢险。他第一个跳进齐肩深的水中打桩、扎进水中摸清管涌的位置。风雨中,他上下奔跑着、呼喊着、指挥着。。。。。。直到把漏洞彻底堵上。这时,天已渐渐亮了。 可还没等他喘口气,有人告诉他,陈塘组村民邹久付家的养猪场被淹了,100多头大小猪还漂在水里呢!他听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人员抢救。他自己更是不怕苦、不怕脏,一口气救上来十几头老母猪,事后,为了感谢他,邹久付几次想请他吃饭。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对群众,视同几出 是个有心人。 2011年12月16日,华庄组五保老人唐后生搬进了新家。那一天,是他一生中最高兴的日子。他逢人便说:“没想到,我都老了,还能住上新房子,这都亏老田主任啊!” 国家出台危房改造政策以来,李忠田走村入户了解群众居住条件,对本村符合危房改造政策的农户,他在记事本上一一登记下来,并按照先急后缓的严则,让村里最困难的家庭和五保户最先享受国家这项惠农政策。这不,在唐老汉还不知情的情况下,老田就帮他办好申请手续,并组织人员将他原来居住的两间低矮破旧的瓦房重新翻盖一新,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也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 当他当村干部近30个年头里,像这样亲民、爱民、为民的事例,何止这一桩桩、一件件? 有人问:“像他这样一辈子,值得吗?” 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群众的爱戴是对他最大的褒奖!在老田最后住院的3天时间里,上千名群众先后自发地前往医院探望。村支书吕鸿海的手机每天都能接到上百个问候老田的电话。。。。。。
永别了,老田。愿你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