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正确对待好发问的孩子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0 天

[LV.1]初来乍到

分享到:
发表于 2012-6-29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许多家长都表达过这么一种心情:不怕孩子淘气,就怕孩子刨根问底。你越是忙着干活,他越是不停地跟着问这问那:什么太阳大还是月亮大?猫为什么要吃老鼠?电冰箱里的冷气是哪儿来的……
  好问是孩子们力求认识新事物的一种积极表现。由于他们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器官逐步发育,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愈来愈复杂,渴求认识新事物的欲望也随之增长。他们通过''问''来得到成年人的帮助,来充实自己的想象和思维,满足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产生疑问,能促使儿童去解决提出的问题,这就是在学习。国外有些专家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水平,就是他提问题的水平。因此,作为父母和老师,要珍惜孩子的这种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耐心回答孩子们的提问,千万不要用责备的口气,粗暴的态度制止他们,否则,会伤孩子渴求知识的心灵。
  回答孩子的提问,最好多用具体事例,从孩子的直接观察和与他的经验相联系的事物出发,由浅入深地讲解,使孩子易于接受。回答提问时,不仅要告诉孩子是什么,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启发他们的思维,组织他们的注意力,通过理解能更好地儿童的性感受记住必要的知识。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可以告诉孩子你现在还小,等长大后,好好学习,这些问题自然会明白。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可以由此得到鼓舞。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和老师一时回答不了,则应如实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现在还不懂,等我看看书,明白以后再回答你好吗?这样,可以使孩子看到大人对待知识的严肃态度,也能使孩子从小知道学无止境的道理。切忌对不懂的问题随口瞎说,给孩子留下错误的概念。
  来看一个关于西晋大臣王戎的故事。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小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机敏、聪颖、善于提问、喜欢思考的孩子。
  王戎的机灵、聪明源于他的勤学好问。只要是没有见过的东西,或是不明白的事情,他总是缠着大人,刨根问底,不问出个结果决不罢休。
  王戎5岁那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天气十分炎热。王戎和爷爷奶奶一起坐在自家小院里乘凉。他躺在奶奶的怀里,奶奶一边用蒲扇给孙子扇着凉,一边轻声哼着儿歌,哄孙子睡觉。王戎仰头望着天空的星星,没有一丝睡意。墨蓝色的天幕繁星密布,亮晶晶的,还不时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突然,王戎从奶奶身上坐起来,打断了奶奶的歌声,认真地向奶奶问道:“奶奶,您说,天上的星星是老天爷的眼睛吗?”“是啊!”奶奶回答。“那,人都是长着两只眼睛的,老天爷干嘛要长那么多的眼睛?”王戎又问。奶奶没有在意,只是随便地答道:“这个嘛,大概是因为老天爷看不过来的缘故吧!”显然,王戎对奶奶的回答并不满意。他接着问道:“人要长两只眼睛,才能什么都看得清,可老天爷站得那么高,比人高多啦,应该只长一只眼睛就够了呀?”听孙子对老天爷说长道短,奶奶就像生怕会被老天爷听到一样,赶紧用手捂住小王戎的嘴:“小孩子家,不许乱说,让老天爷听到了,他可要怪罪下来的。”可小王戎一点也没被吓住,他推开奶奶的手,毫不示弱地继续问道:“怪罪?那老天爷有耳朵吗?”“有呀。”“在哪?我怎么看不见呢?”“当然在天上了。”“天上都是星星,您不是说星星是老天爷的眼睛吗?天上没有老天爷的耳朵,奶奶骗人……”
  终于,奶奶被问得无话可说了。虽然这场争论以奶奶的失败而告终,但她却为小王戎身上具有的那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儿感到格外高兴。她心想,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想出这么多问题,如果好好培养,将来准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渐渐地,小王戎落下个“百事问”的绰号,他的名声传到周围的大小乡村,人们都知道临沂有个喜欢问百事的“小神童”。王戎也正是靠这种爱动脑筋提问题、不得答案不罢休的劲儿,积累起越来越多的学识,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不仅擅长赋诗作文,熟知经书古籍,而且还精通医学药道,在民间为百姓采药除疾,被老百姓称为妙手回春的“活神仙”。
  现实生活中,当您发现孩子总缠着大人问这问那,南通至善教育那说明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就像小王戎问奶奶星星是不是老天爷的眼睛,问先生“一”加“人”为什么念“大”一样。孩子总有问不完的问题,有时会把大人也问住了,这时家长千万不要嫌烦,您应该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回答不上来的可以和孩子共同查资料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既获得了知识,又品尝到了寻找答案的乐趣,家长何乐而不为呢?孩子的小脑袋瓜里总会冒出数不清的奇思妙想,爸爸妈妈们快点帮帮他们,让他们的妙想早日开花吧!
  现在有孩子见识多,聪明伶俐,并且在许多问题上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应对方法有四:
  一、耐心应付莫粗暴。常见的情形是,孩子开始提问,家长尚能耐心作答。时间一长,问题一多,家长便显得不耐烦,语气也逐渐生硬起来。要尽量避免这一点。因为这样做,无疑当头给一盆冷水,会压抑孩子的求知欲,并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委屈与畏惧的阴影。
  二、有的放矢巧点拨。孩子提问具有不连贯、随想式和突发性的特点。家长应驾驭孩子的思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抓住某个主要问题因势利导,巧妙发挥,使孩子攻其一点,领会主旨。切忌泛泛而谈,“天女散花,”事倍而功半。
  三、实事求是不敷衍。孩子幼稚,提的问题五花八门,有的近乎幻想。家长因知识面的限制有时难以正确作答。此时,切忌胡编乱吹,肆意造次,而应查阅资料后科学作答。实在解答不了的,告诉孩子上学后就知道了。否则,孩子长期接受错误的知识,最终会贻误学业的。
  四、设计圆满的结局。孩子年幼,提问多了,时间长了,极易疲劳。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在尽量满足孩子求知欲望的基础上,设计好巧妙结局,既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昵,又使孩子感受到求知的趣味性,并产生尽兴而意犹未尽的愉悦感,收到一箭射三雕的良好效果。
  鼓励提为什么是智力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父母,请允许孩子多多提问吧!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