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服输精神,多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无疑是一本万利的事。 在美国迪斯尼乐园里,一位美国母亲逼着自己很小的孩子坐高速缆车,孩子哇哇哭着往母亲怀里钻,被母亲无情地推开了。这位母亲说:“孩子如果没有这点胆量,他就不要做人!” 这样的事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有例外。上海的连俊先生说,为了从小培养孩子不服输的精神,他与孩子对弈时就从不给孩子让棋。 连俊是个高位截瘫病人,拿的是近300元病假工资,妻子杨月琴所在工厂的经济效益也不好。多年来因家庭经济不宽裕,所以孩子也一直没有玩具。从小到大唯一的玩具是孩子7岁时姑父花6元钱给他买的一支冲锋枪。不过棋却很多,什么样的棋子只要你报得出名称家里都有。 连俊因为自己寸步难行,天天坐在家里,所以就常常和孩子对弈。下棋时连俊既不给孩子让棋,也不准他悔棋。有时孩子连着输棋,哇哇大哭,他也不让。 连俊不是心理学家,但他的教育方法却富有启迪意义。因为依照铁定规则决定胜负的游戏,不仅是快乐的娱乐方法,也是管教孩子学习人生的有效手段。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家里,父母亲可以让你,但在社会上,别人不一定让你。困难更不会让你。再说人的一生,无法重来的事情也实在很多。 所以,下棋时不让棋、不准悔棋的做法,可以培养孩子不服输的意志和遇事更加深思熟虑的习惯。虽然是游戏,却也在学习人生。也正是这个物质贫乏的家庭。由于管教孩子的方法得当,就培养出一个身心两健的孩子——17岁的连晏杰,从小品学兼优。小学5个年级10个学期,其中9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名列全班第一;目前已获得上海市十佳礼仪少年、上海市“金爱心”学生、1995年“天原”杯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第一名等多种奖励和称号。 连晏杰说,虽然他现在下棋时早已能战胜父亲,无锡至善教育但他最大的人生收获就是父亲教会他“不服输”的精神,所以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不怕,都愿意去克服。 日本的父母就十分重视这种挫折教育,他们总是不回避让孩子吃苦探险。谈到如何教育孩子尤其是如何为孩子着想的问题,田中和子一语中的:“如果说中国的家长缺了点什么,我认为主要是爱的方法不对,溺爱会使孩子丧失自强的信心和能力,望子成‘龙’反而成了教子成‘蛇’”。 一份统计资料反证了田中和子的话:各国小学生每天的劳动时间不同,美国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英国为0.5小时,而中国仅为0.22小时。这也就难怪中国城市74.4%的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一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了。 的确,爱心可以造就未来,爱心也可以葬送未来,为了孩子,年轻的父母必须像那位美国母亲那样,像连俊那样,从小就给予他们体验挫折和困难的机会,进而使他们磨炼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竞争的意识。这样,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快乐,更重要的是财富和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