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古徽州地窄人稠、生活穷苦的真实写照。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向外寻求发展之道,于是他们在丛山峻岭中开辟了这条徽杭古道。
徽杭古道,你因此承载了太多太多徽州人的辛酸和奋斗史:胡雪岩从这儿走过,胡适从这儿走过,寻淮洲从这儿走过,还有无数的商贾、文士从这儿走过。。。。。。今天,我们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寻梦人,怀着崇敬与好奇的心,也聚集在这儿,重走徽杭古道,感受曾经的艰辛与辉煌。
徽杭古道,这条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齐名的中国著名古道,是一条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底蕴最神秘的走廊,是一条见证徽商历史和徽文化的神奇的 “徽商之路”,你屹立百年,纵贯古今,现在也是中国十大徒步旅游的最佳线路之一。古道起自徽菜发源地绩溪县伏岭镇,登江南第一关,过黄茅培、下雪堂、蓝天凹,最终到达浙江省浙川村,全长四十余里。沿途山势险峻,怪石嵯峨,溪流奔泻,瀑布飞泉,构筑了一幅美丽的立体画卷。 2013年3月30日下午2点多,我们从鱼川出发,开始了穿越旅程。走在早已风化变形的石阶上,眺望四周巍然耸立的群山,蜿蜒曲折的山道,时光仿佛倒流,我们已经穿越时空。一千四百余级石阶,让我们实实在在的爽了一把。站在“江南第一关”(徽杭锁钥)前,回望茫茫来时路,俯瞰脚下乱石嵯峨的深谷,远眺金黄色油菜花点缀的粉墙黛瓦的村落,浮躁的心灵顿时变得沉稳、纯净,有了天人合一的幻觉。
休息片刻,我们继续攀登。逍遥谷,白玉滩,佛掌峰。。。。。。一次次让我们流连,一回回把我们魂牵。走过黄茅培,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的狭窄陡峭的山路缓了,宽了。我们于是有了漫步在丛林花径的快感,甚至产生了错觉,这儿还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惊心动魄的徽杭古道吗?
经过一个方向莫辨的岔道后,我们开始沿着马头岭的盘山路缓缓上升。(这儿其实可以走近道的,不过那就得攀登陡峭的马头岭了,我们就遇到一群刚刚爬上来的脸色煞白,气喘如牛的年轻人。)不久,我们到了下雪堂,一看指示牌,离终点蓝天凹只有3公里了,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是我们想得太简单啦,这3公里可是跟前面攀登“江南第一关”一样,全是石阶啊(俗称“好汉坡”)。我们拼尽全力,一步一步慢慢攀登,终于在暮色中登上了蓝天凹。将近7点,我们来到了宿营地——徽杭之家,只见山坳里到处都是帐篷,简直成了缤纷的帐篷的海洋。就这样,几十间铁皮房子里还上下铺住着数百人。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块平地搭起了帐篷,总算有了落脚的地儿了。
晚上,山里的农家饭真的不咋样,像开流水席一样,你得抢才能吃得上(举个例,最大号的钢精锅,两个人抬上来,里面的饭瞬间就被抢光了。3大锅饭,不到10分钟就没了)。不过我们都吃得特别香,印象最深的是红烧肉,那叫一个美,最后居然喝上了醇香的鸡汤,真叫一个鲜!
由于人太多,尤其是年轻人居多。晚上,山坳里歌声、乐声不断,游戏声、玩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虽疲倦却睡不着。好不容易夜深了,闹够了,歇了,以为可以睡安稳了。可是,雷鸣般的鼾声在帐篷四周响起,由于地方有限,帐篷是一个个紧挨着,想安静的睡着看来是奢望了。一夜无眠的我也因此长了知识:下次重装戴副耳塞。
夜里,居然有人在放孔明灯,不禁捏了把汗,万一落下来,周围可都是原始森林啊,那后果。。。。。。古道的管理有待加强,别只顾着赚钱。一旦出事,悔之晚矣!
常州来的几个年轻人,搭好帐篷放下背包就去玩了。等到尽兴而归,却发现帐篷背包全都不翼而飞了,使这次快乐旅程变成了囧途。它提醒我们得意别忘形,平安最重要。
还有就是沿途人工痕迹很重,少了几分自然之趣,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也许是我走多了,见多了,挑剔了吧。
顺便给后来者提个醒,徽杭古道已经不古,穿越途中不时可见摆摊设点卖东西的,连背包都有人给你挑,你只要有钱就OK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