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收起左侧

[周元桂专栏] 空 中 闻 天 鸡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0

组织活动:0

签到天数: 1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12-4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 中 闻 天 鸡
周元 桂
记得读高中时,语文课本中有李白一首七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之句。当时以为只是李白诗作豪放浪漫风格之常用句,并没有拓展思维去多想。近日偶见一文中提到“天鸡”一词,立即找出诗仙这首七古,针对“天鸡”查阅资料联通以悟。
“天鸡”的传说,起于远古,我们的祖先曾空灵幻美地笃信这一传说:远古时东南方桃都山的桃树上,有只硕大无比的天鸡,每晨曙光照到树顶上时,天鸡便引吭高鸣,世魅宇邪闻声便夭夭遁迹(至今民间仍有桃树避邪之说)。继而天鸡鸣唤出旭日,尘世日朗宇清,天下升平。另有说,天鸡屹立在华夏疆域上,其丽冠顶着太阳,其爪抓住黄土高原,其翅伸展开来护佑着中华。我国少数民族中多有天鸡斗鬼魅的美幻故事,把太阳初升时的万道光芒,说成是天鸡召唤出的万发箭镞,射杀鬼魅而为凡间驱邪消灾。有考证指出,“百鸟朝凤”即由天鸡传说而来:是指天鸡高鸣时,世间所有的鸟都拍翅欢歌相和鸣之情状,乃天降祥瑞而大吉大利之兆。故而,古人还将雄鸡的鸣声译意为“吉祥如意也!”据说,在日本、东南亚也普遍认为雄鸡之鸣象征着吉利。有些国家民间把绘制的公鸡头像剪贴在门上,以驱邪召吉。凡此种种,形成了悠久深厚的雄鸡文化。
雄鸡文化曾被古人漫长地禅信着,从而逐渐完美了雄鸡形象。古有智者还总结出雄鸡有“五德”:“夫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夜间高鸣而守时,信也!”以五德称赞雄鸡,生动而确切。天鸡神话,早期只局限于古人的灵幻信仰,到了文化繁荣而多元的唐朝,神话已走进诗行,如李贺的名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就乃雄鸡文化之凝练表达。李贺父名晋肃,因“晋”与“进”同音,李贺须避父讳而不能考进士。才华横溢的李贺心有不甘越发雄心勃勃,其气势磅礴之诗句,乃其自况心声之自信淋漓表白。
天鸡传说精彩出诸多典粹奇葩:“天鸡立于华夏疆域上”之说。让人轻易地联想到,解放前中国版图(大陆)状似一只公鸡,它与天鸡形影相合。传说中的天鸡高鸣唤出太阳,驱散了邪瘴而玉宇澄清。这又与共产党驱逐了国民党反动势力,迎来红旗招展、阳光明媚的新中国之时况,情境叠合。天意之巧偶,令人叫绝!虚实交相辉映,三位一体,引得炎黄子孙豪情上碧霄。高度阐发这一豪情的是,共和国诞生一周年之际,伟人毛泽东在观赏各民族的庆祝演出时,以他素有的诗人激情,写下了《浣溪沙》一词,以“一唱雄鸡天下白”来状况其时庆祝新天地之狂欢场景。此乃高度概括且贴切形象的精妙表达。
至此,我们可以纵横体味李白梦游诗中的“天鸡”和“海日”:首先,二者早已呼应在民间传说中,非诗仙放浪杜撰出来的。再者,使“天鸡”和“海日”相联袂,才足以表达李白浪漫心声和一览天下小之大唐心态。其三,李白并没有实际攀登天姥山(在浙江省),而是因他热烈向往而梦游此山,且有变幻离奇、惊心动魄之感受。李白之梦乃其时世界第一的大唐盛况之投影,它将与今日中国复兴之梦相辉映。届时举世将“空中闻天鸡”也!
作者住址:安徽来安县三中
电    话:13093321368
邮    编:239200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