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论坛

收起左侧
楼主:正德 - 

[诗词歌赋] 诗友题《德馨居诗稿》

    [复制链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18: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7-3-4 14:01
幸亏这电脑也肚大能容天下诗,不然这海量贺仪往哪放啊。


踏莎行。贺李德新老师{德磬居诗稿}出版
静秋凝雪
文字雄奇,赞君豪气,情思万丈凌空起。平生不作附庸诗,自怀清骨砭时弊。
读理研书,参玄究易,庄周梦蝶浮云际。禅茶玩味与清风,德磬自筑逍遥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沙快雪 发表于 2017-3-4 14:01
幸亏这电脑也肚大能容天下诗,不然这海量贺仪往哪放啊。

长山贤正德,气节满馨居
兰影
      一提到长山正德,眼前立马浮现一个敦实,憨厚的大哥形象。第一次见到正德,是在一次诗友聚会上,因为知道他和随行的横山闲云老师都是安版的版主,我偶尔也在安版发贴,和他们有过回帖间的交流,所以一下子也就熟悉起来。第二次见面时,是在画舫上,李老师随兴击节而歌,唱到高潮处,更是闻声起舞,那浑厚的男中音让人沉醉不已。第三次我们一起游玩了龙岗抗大八分校,一路上的欢声笑语大多都来源于正德老师。随着交流的越来越多,读到老师诗作的机会也渐渐多了起来,从老师的作品里,可以看到老师豁达,淡泊的人生态度:“拈花香入墨,落笔生禅意。天地为素笺,洋洋写大千。(《联对偶得》)”;可以读到老师热爱长山,热爱来安的拳拳赤子之心:“芜院芳花露草轻,旷天朗月透窗明。虫蛙一夜操琴鼓,为送晨风玉鸟声”(《夜宿罗顶》),“又到春光妩媚时,寻芳古岭客来迟。棠梨花开千山树,独爱枝头三两枝。(《罗顶赏棠梨花》)”,像这样的诗句在李老师的诗作中仰俯可得;可以感受到老师与八仙及诸位诗友间的挚友真情:“横影中天过,鲲鹏座上仙。诗吟两三首,醉去白云边。”,(《罗顶聚仙吟》);还可以跟着他的脚步去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美好河山:“东风鼓舞展纤肢,撩拽闲云浴碧池。千里长湖千里镜,一株春柳一笺诗。”(《高邮湖中柳》),春柳如此动人,高邮湖又当是多么美丽呢?“想起秦淮夜,青光月满楼。当年携手望波流,灯火水悠悠。 往事堪回首,诗心可作讴。而今十里景犹柔,谁在荡轻舟?”(《巫山一段云 月照秦淮》)灯光旖旎,桨声欸乃,迷离的秦淮河夜景也掩不住诗人的那颗不老诗心。更可以从老师的作品里感悟到老师的睿智果敢,诙谐幽默的生活情趣:“看板在徽州,云山雾里游。拍来佳丽景,搂住怕人偷”(《题图“看看版主”在徽州》)读罢,让人忍俊不禁;“心高向碧穹,熠熠亮青瞳。我辈皆寒士,痴诗半老翁”(《与适生》),两个因诗成痴的诗痴形象跃然纸上。     
      人说:诗如其人。是的,读正德的诗,你的眼前必然是一个伟岸的男子汉,他刚正不阿,真诚良善,有一颗博爱之心。兰影能认识老师,成为诗友,当是三生有幸呢。在这里,更感谢正德老师在安版时对兰影的帮助各鼓励。今又承蒙正德老师惠赠诗集,细细读来,唇齿留香。不由兰影不拙凑几句,恭贺正德老师诗集成梓。
【五律】贺《德馨居诗稿》成梓
兰影
长山贤正德,气节满馨居。
傲骨巍然立,豪情笔底舒。
八仙多雅韵,游历细题书。
心血凝成册,行间大道徐。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6 08: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律贺长山正德《德馨居诗稿》付梓出版
                 秋山闲草
德馨居也火山堆,上古流丸竞出帷。
酒尽桃腮调笑令,花逢挚友枉凝眉。
不知别后三千韵。引得蝶来几度窥?
若使棠梨风正好,夜深莫忘枕边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德馨居诗稿》
      周传江
新年百卉欲吐芳,
德馨诗集散墨香。
鸿爪从头覌仔细,
辉煌文采耀春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贺【德馨居诗稿】出版               亮符
长山百里峣,罗顶一庐骄,
文笔建安骨,诗翰正德昭。
题《德馨居诗稿》
      周传江
新年百卉欲吐芳,
德馨诗集散墨香。
鸿爪从头覌仔细,
辉煌文采耀春光!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7: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冬十月,元将脱脱攻高邮,分兵围六合。六合遣使求救。其使者与上有故,中夜至,上闻之即起,隔门与语,请诸子兴开门纳之。子兴与其帅有隙,怒不发兵,使者诉其情甚急,子兴不答。上谓子兴曰:“六合受围,无救必毙。六合既毙,次将及滁,岂可以小憾而弃大事?”子兴闻上言,意少解,欲遣他将率兵以行。时元兵号百万,诸将畏之,莫敢往,皆托以祷神弗吉为辞。子兴乃召上将兵往,亦令祷于神,上曰:“事之可否,当断之于心,何必祷也?”
于是率师东之六合,与耿再成守瓦梁垒元兵攻之急,每日暮攻垒,垂陷,复去之。明旦,复完垒与战,如是数四。上以计绐之,乃敛兵入舍,备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粮,遣妇女倚门,戟手大骂。元兵相视错愕,环垒不敢逼。遂列队而出,牛畜妇女居前,丁壮翼之,徐引而去。元兵不敢近,遂还滁州。既而,元兵大至,欲攻滁,上乃设伏涧侧,令再成佯走,诱之度涧,伏发,皆下马走,城中鼓噪而出,元兵大败,获其马甚众。(《明太祖实录卷一》)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南直二六合县》“瓦梁垒在县西五十五里,西北距滁州八十五里,即孙吴所作涂塘处也。亦曰瓦梁城。陈大建五年,吴明彻败齐军于石梁,瓦梁城降。明初与元兵相持于瓦梁垒,其处有东西二城。《纪胜》曰:瓦梁堰即涂塘也,堰上有瓦梁城,亦曰吴王城,在姜家渡西,即孙权屯兵处。宋尝修故城,开四门,今余址尚存。《江防考》:姜家渡在县西四十里,亦名新渡口。张氏曰:自瓦梁下船直至滁河口,便入大江,此防守要地也。”《光绪六合县志》卷一之三《水利》:“瓦梁堰在县西北五十里即滁塘也。作涂塘者是塞滁水为之塘也,瓦梁之名,有上瓦梁,下瓦梁。作滁塘,下瓦梁也。北齐尝置瓦梁郡即此地”。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7 18: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
  
   臣窃惟自中兴以来,驻跸临安,阻江为险。然江之为险,须藉两淮。自古南北分离之际,盖未有无淮而能保江者。然则两淮形势,在今日岂不重哉。臣仰惟陛下垂意边防,规恢远略,沉几先物,虑无遗策,然臣偶有管见,虑之甚熟,诚恐有补万一,惟陛下宽听。
   盖两淮县绵地千里,势如张弓。若虏骑南来,东趋扬、楚,西走和、庐,苟吾兵无以断隔其中,则彼东西往来,其路径直,如走弦上,荡然无虑。若吾兵断隔其中,则彼淮东之兵不能救淮西,而淮西之兵亦不能应淮东,设使势穷力蹙之际,复由淮北而来,则走弓之背,其路迂远;悬隔千里,势不相及;入吾重地[1],兵分为二;其败可立而待。古之为兵者,谓其势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身则首尾俱应,然后其兵立於不败之地。今以两淮地形言之,则淮东为首,而淮西为尾,淮之中则其身也,断其身则首尾不能救,明矣。
   三国之时,吴人以瓦梁堰为身,筑垒而守之[2],而魏终不能胜吴者,吴保其身,而魏徒能击淮西之地也。五代之时,南唐虑周师之来,盖尝求吴人故迹而守之[3],功未成而周兵至,然犹遣皇甫晖、姚凤以精兵十五万扼定远县,负清流关而守[4],世宗亦以艺祖皇帝神武之兵当之[5]。虏骑之来也,常先以精骑由濠梁破滁州,然后淮东之兵方敢入寇;其去也,唯滁之兵为最后。由此观之,自古及今,南兵之守淮、北兵之攻淮,未尝不先以精兵断其中也,况今虏人之势,一犯吾境,其所以忌我者非战也,忌吾有兵以出其后耳。一出其后,则淮北之民必乱、而淮北之城亦可乘间而取,如向之海、泗、唐、邓是也。
   今陛下城楚城扬于东,城庐城和于西[6],金汤屹然,所以为守者具矣。然臣以谓,两淮之中,犹未有积甲储粟、形格势禁、可以截然分断虏人首尾之处。以臣愚见:当取淮之地而三分之,建为三大镇,择沈鸷有谋、文武兼具之人,假以岁月,宽其绳墨以守之,而居中者得节制东西二镇。缓急之际,虏攻淮东,中镇救之,而西镇出兵淮北、临陈、蔡以挠之[7];虏攻淮西,中镇救之,而东镇出兵淮北,临海、泗以挠之;虏攻中镇,则建康悉兵以救之,而东西镇俱出兵淮北以挠之;东西镇俱受兵,则彼兵分力寡,中镇悉兵淮北,临宿、亳以挠之。此苏秦教六国之所以为守,而秦人闻之所以不敢出兵於函谷关也[8]。比之纷纷纭纭、自战其地者[9],利害不侔矣。
   如臣言可采,乞下两府大臣并知兵将帅[10],详议建立三镇去处,措置施行。
  
  【笺注】
  [1]重地,《孙子兵法•九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2]三国三句:《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赤乌)十三年,……遣军十万,作堂邑、涂唐以淹北道。’按,堂邑在今江苏六和县北,乃三国时吴魏分界处。涂唐即瓦梁堰,在六合西,为吴断涂水所筑。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一三《考史》:‘吴筑涂唐,晋兵出涂中。涂音除,即六合瓦梁堰,水曰滁河。南唐于滁水上立清流关。《元和郡县志》:“滁州即涂中。”’
  [3]南唐二句:《滁州志》卷三《营建》:‘南唐筑瓦梁堰以备北师。’《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九《江南•涂水》条:‘五代时,南唐于滁水上立清流关,又立瓦梁堰,为东西瓦梁城。周显德二年,南唐何延锡言于其主曰:“六合西二十五里有堰曰瓦梁,水曰涂河,繇河而上数百里,钜细骈比,辐凑吴堰,中阙横断,群山回环,不止鱼三州氓,海四百里,其实据天经而绝地纬之要者,请修筑之。”功未就而罢。’
  [4]然犹二句:《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周世宗显德二年:‘唐人闻周兵将之而惧,……唐主以神武军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将兵二万趣寿州,奉化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将兵三万屯定远。’定远县在滁州西北。《滁州志》卷三《营建》:‘清流关在州西二十五里,南唐以御北师,有中军帐基今存壁。’
  [5]神武,神武军,唐代禁卫十军之一。五代因之,为周禁军之一军。《宋史•太祖纪》:‘(周世宗显德)三年春,从征淮南。……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号称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擒之。’
  [6]今陛下二句:《宋史•孝宗纪》:‘乾道三年五月庚申,修扬州城。……五年三月丁巳朔,诏趣修庐、和二州城。……六年春正月乙卯,修楚州城。’《宋会要辑稿•方域》九之八至九:‘乾道三年十二月,……诏修和州城。来年三月毕工。……乾道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诏修庐州城。明年三月二十二日兴工,四月毕。是岁诏修楚州城。’
  [7]陈,陈州,即今河南淮阳。蔡,蔡州,即今河南汝南。两州北宋属京西北路,入金后属南京路。
  [8]此苏秦二句:《史记•苏秦列传》:‘苏秦既约六国从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从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
  [9]纷纷纭纭,《孙子兵法•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
  [10]两府,《宋史•职官志》:‘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
  
   议练民兵守淮疏[一]
  
   臣闻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臣谓两淮裂为三镇,形格势禁,足以待敌矣;然守城必以兵,养兵必以民,使万人为兵,立于城上,闭门拒守,财用之所资给,衣食之所办具,其下非有万家不能供也。往时虏人南寇,两淮之民常望风奔走,流离道路,无所归宿,饥寒困苦,不兵而死者十之四五。臣以谓两淮民虽稀少,分则不足,聚则有余。若使每州为城,每城为守,则民分势寡,力有不给;苟敛而聚之于三镇,则其民将不胜其多矣。窃计两淮户口不减二十万,聚之使来,法当半至,犹不减十万。以十万户之民供十万之兵,全力以守三镇,虏虽善攻,自非扫境而来,乌能以岁月拔三镇哉。况三镇之势,左提右挈,横连纵出,且战且守,以制其后,臣以谓虽有兀术之智,逆亮之力,亦将无如之何,况其下者乎。故臣愿陛下分淮南为三镇,预分郡县户口以隶之。无事之时,使各居其土,营治生业,无异平日;缓急之际,令三镇之将各檄所部州县,管拘本土民兵户口,赴本镇保守。老弱妻子,牛畜资粮,聚之城内;其丁壮则授以器甲,令于本镇附近险要去处,分据寨栅,与虏骑互相出没,彼进吾退,彼退吾进,不与之战,务在夺其心而耗其气。而大兵堂堂正正[二],全力以伺其后,有余则战,不足则守,虏虽劲亦不能为吾患矣。且使两淮之民,仓卒之际,不致流离奔窜,徒转徙沟壑就毙而已也。(辑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御边》门)
  
  【校】
  [一],《历代名臣奏议》此篇与前篇相连,仅于文前冠以‘弃疾又上疏曰’六子,今据《右编》标目。
  [二]堂堂正正,原作‘堂堂整整’,径改。
  
   以上两疏作年考
  
   以上两篇奏疏,应当是在同一时间内写成,又在同一时间内奏进的。《宋史•辛弃疾传》中没有提到这两篇奏疏,《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六《御边》门收录了这两篇奏疏,而不著其为何时所作,何时奏进。唐顺之《右编》中之收录了后一篇,并于题下注云:‘孝宗隆兴元年,辛弃疾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又上疏。’《稼轩集钞存》全同《右编》。
   《右编》中所标注的这两篇奏章的奏进年份,不论其有无依据和所据为何,总之是不正确的。因为在前一篇中说到了‘城楚、城扬、城庐、城和’诸事,而这几次的修筑工作,据《宋会要辑稿•方域》所载,以扬州为最早,事在乾道三年五月,以庐州为最晚,在乾道六年四月竣工。稼轩既然说‘金汤屹然,所以为守者具矣’,则写作这两篇奏章的时候,庐州城的修复工作已经完工了。据此推考,则此两疏的奏进时间最早也应在乾道六年的夏季,这年辛稼轩曾被宋孝宗召对延和殿,很可能这两疏就是在召对时奏陈的。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8: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贺长山正德《德馨居诗稿》付梓出版
                 秋山闲草
德馨居也火山堆,上古流丸竞出帷。
酒尽桃腮调笑令,花逢挚友枉凝眉。
不知别后三千韵。引得蝶来几度窥?
若使棠梨风正好,夜深莫忘枕边吹。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8: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赏《徳馨居诗稿》有寄
         枕山轩
南国梅红第一枝,馨香飘到玄方滋。
长山种玉精雕阁,正德清心坐忘机。
墨润五官灯下秀,韵流两袖案前痴。
琅嬛寻道开青眼,绛帐牙签尽出奇。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参加活动:9

组织活动:1

签到天数: 3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0: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齐置,陈废,在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南唐时于涂水上立东西瓦梁城,即今之瓦梁垒,又瓦梁堰,在六合区西五里涂水上,亦南唐所立,《舆地纪胜》谓即涂唐。
请广大网友文明跟帖,不可以发布违法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营造文明,健康,和谐的上网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