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15
在线时间 小时
注册时间2008-2-29
最后登录1970-1-1
参加活动:0 次 组织活动:0 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08-3-20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align="center"><font size="3">41.塔吉克族</font></p><br>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称。早在公元前的先秦时代,塔吉克族先民就已经是祖国西陲帕米尔高原这块土地上的主人。从公元前二世纪起,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开通,这里便成了东西丝路的孔道。数千年来,塔吉克人不断吸收东西方文化的精华,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历史与文明。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信仰伊斯兰教。主要从事*牧业,兼营农业,过着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0.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2.怒族</font></p><br>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僳僳自治州的泸水,福贡,贡山,兰坪县。怒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与僳僳族长期共处,怒族人民普遍会讲僳僳语<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1.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3.乌孜别克族</font></p><br>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新疆到内地经商,往来频繁,络绎不绝,其中一部分商人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乌孜别克文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通晓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乌孜别克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舞蹈,优美轻快<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2.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4.俄罗斯族</font></p><br>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乌鲁木齐市等地,其余的散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等省区。中国的俄罗斯族已有将近2 0 0年的历史。他们最初是在1 8世纪末叶由沙皇俄国迁来的。进入1 9世纪,又不断有俄罗斯人迁入新疆等地定居,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并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在社会上,他们都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中,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他们也讲俄语,使用俄文。俄罗斯族人的服饰丰富多彩,男的穿制服,马裤,皮靴或皮鞋,女的穿连衣裙(俗名布拉祺)。俄罗斯族多信仰东正教<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3.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5.鄂温克族</font></p><br>鄂温克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族生活的地区,处于大兴安岭支脉的丘陵山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过去是因居住地不同,鄂温克族曾分别被称为“索伦”,“通古斯”,“雅库特”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鄂温克族。鄂温克族多信萨满教,牧区居民同时信藏传佛教。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 语支。牧区通用蒙古文,农区和山区通用汉文<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4.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6.德昂族</font></p><br>徳昂族主要散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镇康县。德昂族是西南边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渊源于古代的“濮人”。史书记载的“茫蛮部落”是德昂族的先民。新中国成立后称崩龙族,1 9 8 5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改名为德昂族。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基本与傣族相同。德昂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昂语支。不少人通晓傣语,汉语或景颇语<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5.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47.保安族</font></p><br>保安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46.jpg border=0 =zoom(this) /></p><br><br><p align="center"><font size="3">基诺族 </font></p><br>基诺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县的勐旺、勐养、橄榄坝、大渡岗和勐腊县的象明、勐仑等地。 基诺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意为“跟在舅舅后边”,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 <br><p align="center"><img src=http://gb.chinabroadcast.cn/mmsource/images/2006/02/09/pa060209155.jpg></p><a href=[[[SQ]]][[[http://www.0453c.com/viewthread.php?tid=28463%26position=7]]]></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