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是种什么样的毒
先说一个故事。 话说有个小公务员,一天晚上下班回家,老婆跟他抱怨道:“这日子没法过了,你整天只顾工作,也不关心我。我长得漂亮,又有才,琴棋书画无所不会。家务活都是我干,你妈妈还看我不顺眼,每天挑三拣四故意找我的茬。这种受气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受够了,我要回娘家。” 老公知道老婆说的都是事实,他妈妈不好伺候。于是就跟妈妈谈心:“你儿子我一脸穷相,幸亏娶了这个么贤惠的老婆,才过了两三年快乐日子。她又没有犯什么错,你有什么不满意的?”谁料婆婆破口大骂:“你个蠢蛋!这个女人对我不恭敬,做什么事都自作主张也不跟我请示,我早就看她不顺眼了。我现在已经开始给你物色新娶一个了,据说那秦大妈家有个漂亮的罗敷姑娘,贤惠不得了。你现在赶快跟她离婚,撵她滚蛋!”儿子心里很难过,就跟妈妈说:“如果你让我跟老婆离婚,我这辈子就打光棍不娶了。”他妈妈听了这话更来火了:“你小子长大了,翅膀硬了是吧?敢顶我嘴了?” 老公含着眼泪回到房里,告诉老婆:“我妈逼我跟你离婚。我自然是不愿意了,她又说我娶了媳妇忘了娘。你看这样好不好,我们假离婚,等我妈妈气消了,我再接你回来。你先委屈一下,到你妈家住几天。” 老婆一听,心里暗恨,但是嘴上说:“不要再找那个麻烦了,还假离婚,离就离吧!当年嫁到你家来到现在,在婆婆面前一直是谨言慎行,你又整天在外,我一个人里里外外辛苦操劳。我也没有什么别的祈求,只希望孝敬长辈,一家人和和美美。哪知道这样你妈妈还嫌我不好,逼你跟我离婚。我带来的嫁妆我不要了,你随便送人吧,后会无期!” 第二天早上,女人一大早就起来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画了个妆,看起来神采奕奕。走到客厅和婆婆道别:“我以前做姑娘的时候出身贫寒,也缺少家教,高攀了你家。得了不少聘礼,也没为你家做什么贡献。今天我跟你儿子就去离婚,以后家里就交给妈妈你操劳了。”她又走到小姑子跟前,还没说话,眼泪直掉:“我到你家里来,我们相处一直都不错,这下我走了,你可不要忘了我啊!” 老公和老婆协议离了婚,送她回娘家。走到半路,老公一把搂住她在她耳边说:“我发誓我还是像以前一样爱你,请你忍耐几天,等我这趟出差回来,我有时间做通我妈妈工作就接你回来复婚。”老婆也泪流满面地说:“你要是这样爱我,我就等你。你是磐石,我是蒲苇。我对你的感情就像蒲苇的丝坚韧牢固,你对我的心也要像磐石那般不能移动。只怕我回家,我那脾气暴躁的哥哥会逼我嫁人啊!”说着,两个人在路上依依不舍地告别了。 女人回到娘家,妈妈气得说不出话:“我从小教你读书写字,知书达理,我也不求你富贵,只要你平安过日子就好。你这么不争气,才结婚两年,为什么男人要跟你离婚?我们家的脸都让你丢光了。”她万般委屈说不出,只好哭着跟妈妈说:“我没犯错误。”妈妈和她抱头痛哭。 谁知道,回家才十几天就有一个很有钱的人家托人为儿子来上门提亲,那家早就听说这姑娘才貌双全,并不嫌弃她离过婚。女儿含着眼泪跟她妈妈说:“我回来的时候,老公亲口叫我等他出差回来。我还想跟他复婚,再嫁的事等等再说吧!”母亲只好回了人家。 过了没有多少天,外面人听说她离婚了,又有一个优秀的小伙子找人来提亲。妈妈就对媒人说:“女儿不愿意。”这时她哥哥发火了:“就你这二婚,你还想怎样,难不成在娘家过一辈子?”她抬头看着哥哥说:“哥哥说的对啊,那就告诉媒人同意吧!” 那个小伙子一听高兴不得了,就托媒人算了黄道吉日结婚。这边家里就张罗开了,买了很多好东西给新娘子啊,原来这位是市长的公子,家里贼有钱。 转眼结婚的日子就要到了,老公出差回来了,听说了这件事,发了疯的去找女人。女人说:“自从我回了娘家,事事都不按我想的发展,我也没有办法。”男人说:“恭喜你攀上个高门楼。你享福那天就是我赴黄泉之日。”女人回:“你说这话干嘛!我和你一样还不都是被逼的?那我们就一块死好了!” 男人和女人各自回了家。新婚那天,晚上十点左右,女人投了河,自尽了。男人听说此事,在自己家院子里的树枝上也上了吊。 后来,两家人把他们合葬在了一起。
我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是,这个女主人公真有个性,还想起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女人叫刘兰芝,这个故事是《孔雀东南飞》,这故事发生在大约一千九百年前的汉末。 女主角刘兰芝很漂亮,很有才,“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样的才华与能耐让她有个性有思想。一个有思想的漂亮年轻女性,有主见,她高傲,也自负。所以婆婆说她:“举动自专由。” 教科书上说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可汉代对女人再嫁并无歧视,这一点现代社会都未必能做到】。我认为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姻的失败以及他们悲剧人生还有一个原因,她的个性。 首先,她没有宽容和忍耐。婆媳关系不好,她没有忍耐。忍耐不了也行,学会宽容,毕竟婆婆和自己过不了一辈子。对比夫妻不和,婆媳矛盾不是主要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如果说是老公吃喝嫖赌或者移情别恋养小三,提出离婚还差不多。婆媳不和就要哭着闹离婚的真不多见。当婆婆找她茬,她的想法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做 法是“及时相遣归”,这就是主动提出:“我要离婚,要回娘家!” 当然,封建社会讲究孝道,可是如果刘兰芝不先主动跟老公提出回娘家,她婆婆又奈她何?真要到婆婆开口撵再想别的方法化解就是。 其次,发生了矛盾没有沟通。当她与婆婆发生了矛盾,她并不曾与婆婆进行有效沟通,只是告诉了丈夫“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沟通未必有效,可是刘兰芝试都没试,怎知就完全行不通? 像她这样知书达理有见识的女性,面对问题,不该是选择逃避回娘家。婆媳不和,她完全可以和婆婆多谈谈心,用自己的智慧和丈夫一起化解这算不得“原则性”的矛盾,何况她还有个和她“好自相扶将”的小姑子做帮手。 最后,骄傲而倔强的个性,让错误越陷越深。 在家里老公让她委屈几天,他一定会接她回家,她倔强地回丈夫“勿复重纷纭”【不要再找麻烦了】“于今无会因”【后会无期】。 实际上,她是很爱丈夫焦仲卿的,她也是个性情女子。走到半路上她就改了口,流露真性情“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爱只有一个字,她只说一次。 高傲的她似乎并不认为离婚有什么大不了,临走与婆婆告别还不忘高傲了一把“昔作女儿时,生小田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我出生贫寒,又没有家教,配不上你这富贵人家。得了你家那么多彩礼,也没有做什么贡献。】 焦仲卿出差办事回来听说她要结婚了,爱人要结婚了新郎不是他,悲愤交集便说“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祝你攀上高门楼,你享福那天,我就去死。】刘兰芝高傲的个性又来了,出口更给力:“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这一对傻帽,有什么天大问题解决不了?一个说你享福了我就去死,另一个还跟着说:“死就死,只要你敢死,我就敢跟你一块死!” 为了一个极小的矛盾就毁了幸福,直至丧了性命,是大大的划不来啊!每个人都有个性,太强了就不好了。 诚然,故事里的刘兰芝是个出色的女性,如果她完全没有个性,她不会如此优秀,读者也不会如此喜爱她。没有个性的人只能是墙头草,只能是受气包,所以做人一定要有个性。男人都爱有个性的女子,男人都怕经常耍个性的女子。 如果说个性是杯酒,浅酌怡情,常饮就难免会被酒精左右神智。如果说个性是种情,爱到八分最相宜,全力以赴就难免如飞蛾扑火,烧伤了自己也熄灭了对方。如果说个性是剂药,适量治病,过了分量就是毒了。
个性是一种怎样的毒?据说来自DNA,无解药。
|